当前位置: 焦点自我鉴定网 →自我鉴定 → 自我评价 → 自我评价→大学生礼仪修养及启示 |
大学生礼仪现状及启示
[摘要]:中国民族素以“礼仪之邦”享誉古今,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可以说,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我国社会正处于价值转型期,公民礼仪水准整体上还不高,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骄傲,无论是专业技术知识,还是道德品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的现状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途径
礼者,敬人也,是对人的尊重;仪者,仪式也,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它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的外化。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原因及其表现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有些人学了一生,而且学会了一切,但却没有学会怎样才有礼貌”。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大学生也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民族特质。但是由于体制的变革和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 ,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却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加上西方的功利主义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从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礼仪只是为了“美化”自己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致使爱心泛滥成为“溺爱”,造成孩子心中无别人,养成了以“唯我独尊”。加之有的家长自己本身不注意礼仪,没有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致使家庭礼仪启蒙教育失去了内在根基,最重要的是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小学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和学生的应试水平。学校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忽视对礼仪的培养。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然而,现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心安理得,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玩游戏、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污损书刊桌椅;日常生活中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当作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 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
1.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历代教育家都把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以“礼”为基本规范,以“仁”为思想核心,以“孝”为基础的;孟子把“仁义礼智”比喻成人之四体;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做人的五常之道,把“礼”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礼仪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2.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自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列为基本道德规范后,各级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训练。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社会交际的钥匙。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从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3.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前提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走向社会的愿望,这就更需要良好的礼仪。
三.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虽然在个人,可是大学生这一个名词所代表大的是一个知识群体,代表了中国未来“礼仪之邦”的继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魅力。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包装自己达到完美。时尚的打扮、名牌的包装、脸蛋身材的不断修炼。为了这些花去自己大量的时间、金钱。而事实上,这些华丽的包装并不足以使自己发生美的实质性改变。缺乏对内在美的修养,只会造成“败絮其中”的效果。当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统一后才能称得上是完美。而加强礼仪修养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最佳方法。他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内在实力,可以让完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方得体、自信沉稳,实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魅力。
其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尤其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不仅使自己在新的环境中快速建立良好的关系网,更能得到前辈的指教,使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礼仪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的关系的。个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更是肩负了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更有责任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借鉴传统文明和国外优秀礼仪经验
当前造成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又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在教学中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在个人修养上的精辟见解,是非常值得完美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如:儒家教育我们谦恭宽厚,重义轻利,强调内省等精神和礼仪中强调自尊、敬人的内涵是一样的。宋代学者朱熹在教授弟子是也制定一套严格的学制,要求:“凡于此学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比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将会让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礼仪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塑造好自我形象,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礼仪教育进课堂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学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却容易按照个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别人交往,自然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对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的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
4.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文体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给大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制定相应的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认识礼仪,学习礼仪,传播礼仪。只有通过社会学校三方合力推进礼仪建设,学习普及礼仪,从孩子的家庭启蒙教育开始,在学校求知学习中不断深化,在社会中运用并实现互相影响,这样整个社会都投入到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过程中。这样的实践和改革的成效将是立竿见影的。
参考文献:
[1]古广灵.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德育思考.《改革与战略》.20XX年5期.
[2]王志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商学院学报》.20XX年1期.
[3]刘瑛.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教育与职业》.
[4]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20XX